凤凰徐州新华书店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教育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珍藏版)(含光盘)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珍藏版)(含光盘)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珍藏版)(含光盘)
      • 本店售价:¥57.8元
      • 定价:¥77.0元
      • 折扣:75
      • 作者: 尹建莉
      • 出版社: 作家
      • ISBN: 9787506351317
      • 出版日期: 2011.08
      • 开本: 16开
      • 版次: 1
      • 印张: 平装
      • 字数: 暂无
      • 库存: 11
    • 购买数量:加入购物车
    •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语

         尹建莉写作《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以一个家长的身份和研究者的角色来写的。她把抽象的教育原理用日常行为讲出来。我认为这本书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教育学素养;既有思考力度,又有可读性。能同时做到这几点,不容易,非常可贵。它可以真正为家长提供实用的养儿育女思路。

    内容提要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既是好妈妈又是好老师,写本书意 在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因有感于家庭教育的被忽视与不得法,而取 名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是难得的家教读本,既敢直 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 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心。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可供家长读、教师读,像我这样关心教育的人 也会从中得到教益。

    作者简介

         尹建莉,教育专家.教育学硕士,从教多年,现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询工作。 作者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并且自己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作者的女儿品学兼优,曾跳级两次,2007年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在个性品格方面,表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自主自立,乐于助人,被评为北京市市级三好生。

    目录
    序言  教育的美妙境界——有心而无痕
    前言  当我们手上有块玉时
    第一章  如何提高爱的质量
      “打针有些疼”
      不要捉弄孩子
      给小板凳揉揉疼
      每年都来的圣诞老人
      长大要和马晓飞结婚
      像牛顿一样
      古诗滋养的孩子
    第二章  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
      让孩子识字不难
      开“小卖部”
      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修得一支生花笔
      “好阅读”与“坏阅读”
      阅读需要诱惑
      不看“有用”的书
      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
      写作文的最大技巧
    第三章  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
      孩子是从哪里来的
      孩子天生不会说谎
      可不可以批评老师
      遇到一个“坏小子”
      比黄金珍贵的四个字
      “成人仪式”写给女儿的信
    第四章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
      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
      替孩子写作业
      不写“暴力作业”
      学习不要“刻苦努力”
      不考100分
      考好了不奖励
    第五章  做家长应用的智慧
      自己不带孩子就是渎职
      幸福的家就是五星级宾馆
      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不管”是最好的“管”
      做“听话”的父母
      学会开“家长会”
      不做穿西装的野人
    第六章  小事儿就是大事情
      女儿的“隐私”
      如何让孩子爱吃饭
      睡觉不怕吵学习不怕吵
      不怕小动物
      如何让孩子自觉地少看电视
      小小独行侠
      上海遇骗记
    第七章  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
      河流可以是粉色的
      不上学前班
      暴力作业就是“教育事故”
      不是电脑游戏的错
      “儿童多动症”是个谎言
    参考文献
    后记
    阅读导航
    
    前言

         教育的美妙境界——有心而无痕 认识尹建莉缘于她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教育硕士学位,那时北京师范 大学教 育学院刚为他们这一批教育硕士确定了导师。她当时很明确地选择了教师 教育作 为其研究方向,而我的研究方向之一刚好是教师教育这个领域,这样我们 自然就 有缘认识了。 第一次读到尹建莉的作品是她的诗歌。她初次和我见面时,送了一本 自己的 诗集给我。她的诗写得很好,我读了后觉得她很细腻,文字功夫很好,但 也让我 有微微的担心。一个“诗人”,能静下心来认真地去研究一个问题,并用 完全不 同于文学语言的学术话语去完成自己的论文吗? 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她是个胸有诗情,却脚踏实地的学生。 她的论 文做得很认真,写得也很规范,并且有自己的观点。同时,在做论文期间 ,她的 另一篇文章还获得了北师大教育学院首届研究生学术节征文二等奖。这些 ,让我 对她的学术研究能力有了信心。 尹建莉从北师大获得硕士学位后,开始去忙碌她自己的工作;只是在 每年教 师节,她会和我联系。令我没想到的是今年教师节前,她带来了她新书的 样稿。 二十几万字,我几乎一口气读完。 我以前看社会上流行的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书不多,但也接触过几本 ,那种 口号式的、群体无意识的东西不合我的胃口。尹建莉的这本书却让我一口 气读 完——并非因为我们曾有的师生关系,主要是因为她的东西写得不仅通俗 ,而且 非常专业;她对一些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之深和操作之精辟,甚至让我有 恍然大 悟的感觉,比如儿童阅读方面、家庭文化建设方面等。 尹建莉对教育有着深沉而执著的情感,她曾立志要到小学去工作,认 为小学 教育最重要。最后,因为种种原因,她这个愿望没能实现。她现在用研究 和写作 这种形式,致力于教育理念的传播。她说,她的目标是让正确的教育思想 直接作 用在孩子们身上,而不是停留在书面文字上或理论层面上。所以她写作这 本书, 是以一个家长的身份和研究者的角色来写的,把抽象的教育原理用日常行 为讲出 来。我认为这本书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教育学素养;既有思考力度 ,又有 可读性。能同时做到这几点,不容易,非常可贵。它可以真正为家长提供 实用的 养儿育女的思路。我看了此书后,它似乎在影响着我对待自己孩子的教育 态度和 方法。 我早有耳闻,知道她的女儿很优秀;只是在读了她的作品后,才知道 每个孩 子的优秀都是有源头的。从书中可以看到,她对女儿何等用心,而她的教 育手法 又是何等自然无痕——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是教育最美妙的境界。 一个有心的小伙夫可以成为一名高级厨师,一个有心的妈妈也可以成 为一名 儿童教育专家。哪个孩子不需要有教育素养的父母呢?现在社会上的普遍 情况则 恰恰相反,家长们对孩子用心了,但用得不是地方,主要以管教为主,处 处充满 痕迹深重的干涉,儿童所体会的多是强制力,而不是教育。如果这本书能 让家长 和教师们看到,面对孩子时如何“有心”,教育孩子时如何“无痕”,那 么就是 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尹建莉这本书取名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丝 毫没有 在妈妈与老师之间进行比较的意思。老师在学校和课堂中是孩子的引路人 、指导 者,甚至是行为上的楷模和榜样,其重要性自不待言,况且作者本身就是 从教十 多年的教师。此书名只是想说明一个很重要,却时常被忽略的道理:家长 在教育 孩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为一个懂教育的妈妈写出的家庭教育作品,本书值得一读。 (本序言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她打预防接种针时还不太会说话,懵懵懂懂中被扎了一下,有些痛, 哭了 几声。针头一拔出去,我赶快说:“咦,你看这个杯子上还有个小猫咪呢 。” 她的注意力被杯子上印的猫咪吸引住了,就忘记被针扎这回事。现在我说 要打 针,可能唤起她的那个印象了。我抱着她走到处置室门口时,她突然说: “我 不打针。” 我停下来对她说:“宝宝现在生病了,咳嗽,还发烧。你觉得生病了 舒服不 舒服啊?”圆圆说不舒服。“那宝宝想不想让病赶快好了?”圆圆说想。 她又开始 咳嗽了,小脸蛋烧得红红的。我亲亲她的脸蛋说:“大夫开的药能让小圆 圆的病 好了,能让宝宝变得舒服。要是不打针,病就总也好不了。” 小孩子其实最懂事,大人只要正确地把理由陈述给孩子,孩子是会听 懂的。 她生病不舒服,肯定也想早点痊愈。 圆圆理智上接受了打针,但她小小的心还是害怕,满眼忧虑地问我: “打针 疼不疼呀?”我微笑着平淡地说:“哦,有点疼,不过疼得不厉害,就像 你那天 坐小凳子不小心摔个屁墩儿一样。”圆圆听了,忧虑有所减缓。我接着问 她: “你觉得那天摔个屁墩儿,是疼得厉害,还是只有一点点疼?”圆圆回答 :“有一 点点疼。” “哦,打针的疼和那个疼差不多,也是有一点点。”我很坦率地告诉 她。然 后又说:“摔屁墩儿小圆圆不哭,打针也用不着哭,是不是?”圆圆点点 头。 但我能看出她心里还是有一些顾虑和紧张的。于是又给她打气说:“ 妈妈觉 得圆圆很勇敢,你试试看自己勇敢不。能忍住就不要哭,要是忍不住,想 哭也没 事。”我的话给了她鼓舞,让她觉得自己勇敢;又给了她退路,让她觉得 想哭也 没事。 我和她说话时的表情始终是愉快而轻松的,表现出打针确实是很简单 的事。 圆圆也坦然了许多,她的愿望肯定是当英雄,同时对妈妈的话深信不疑, 因为妈 妈从没骗过她,既然只是“有一点点疼”,那也没什么好怕的。 打针的时候她很紧张,浑身绷得紧紧的,但没哭。护士看圆圆在打针 过程中 那么配合,表扬了她。圆圆通过“试验”,觉得打针的疼,确实是能忍住 的,心 态由此变得很镇静。 门诊看了几天不见好,圆圆就住院了。一个病房有八个孩子,大部分 比圆圆 大些,基本上都两到三岁。每当穿白大褂的人进来,不管是护士还是医生 ,有时 只是进来量体温或问句话,病房里一下就哭成一片,孩子们惊恐万状,宛 如羊圈 里进了狼。只有圆圆一人不哭不闹,她会停止玩耍,要我抱着她,一脸忧 愁地等 着。虽然她也不喜欢打针,但她已能理性地接受了。扎针过程中她从不乱 动,总 是很配合,每天总能受到护士表扬。 由于当时孩子太小,打点滴时胳膊上找不到血管,只能在脑门上扎针 ,但脑 门上的血管也很细,往往不能一下扎住,经常得扎两三次。有一天一个新 来的小 护士给圆圆扎针,居然一连扎了七下都没扎住。大人被一连扎七下可能都 受不 了,我和她爸爸在旁边都有些无法忍受了。圆圆开始哭泣,但并不大哭, 只是哼 哼唧唧地哭,脑袋却一动不动地让护士摆弄。第八下扎住了,胶布一贴好 ,她马 上就不哭了。我心里真佩服这个小家伙。 而病房里其他家长,每天都采用哄骗、威吓、强制的手段让孩子打针 。针扎 到那些孩子的身上,好像比别人多疼多少倍似的。家长的做法不但放大了 孩子的 痛苦,也没有教会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勇敢面对。 当时圆圆的治疗还需要做一种“超声雾化”的理疗,是让孩子呼吸一 种加 了药剂的雾气。方法很简单,就是把喷雾口靠近孩子的脸,让她自然呼吸 十 分钟。 第一次做时,护士推来仪器,我们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只是按护 士的要 求把孩子抱起来。微微带有药味的白色雾气随着机器“嗡”一声的启动, 一下 子喷到圆圆脸上,她大吃一惊,本能地把脸扭开。护士立即让我把孩子抱 紧,不 让她动。我赶快把圆圆抱紧了,力图让她的脸对着喷药口。圆圆不知道发 生了什 么,紧闭双眼,努力挣扎着想躲开雾气,并开始哭。我尽量不让她动。护 士也在 调整,圆圆的脸扭到哪儿,她就把喷气口跟到哪儿。圆圆挣扎了一会儿挣 不开, 终于大哭,开始强烈反抗。才做了五分钟,她反抗得做不成,只好作罢。 比较打针,“超声雾化”应该说没什么痛苦,只是自然呼吸一些雾气 ,虽有 淡淡的药味,并不难闻。由于没提前给圆圆做思想工作,在她毫无心理准 备下强 行要她接受,所以成为圆圆最为恐惧的事。此后几天她一直拒绝做超声雾 化,只 要看到护士推一个类似雾化机的东西进来,立即就紧张起来,远不像对待 打针那 样从容淡定。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