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社会科学 >
魑魅魍魉
编辑推荐语
追溯中华神话志怪源头,寻迹传统民俗中的妖鬼之说,描画鬼神狐妖的千姿百态、怪谈秘闻。最世文化年末重头大戏,郭敬明 亲自命名、鼎力监制,ZUI INK第三辑《魑魅魍魉》以浩大的阵势图文并茂地展现震撼人心的恩怨情仇。2012年12月30日惊艳巨献,掀起新一轮“鬼神热”。
郭敬明主编的《魑魅魍魉》内容涵盖:鬼仙狐怪、校园鬼故事和都市怪 谈等。《魑魅魍魉》分为:亘古谣、绘日描金卷、文海拾贝、名家荟萃、魑 魅魍魉文化、光影纪、释说新语、画境、浮光掠影、古宅探险、大家说、撷 采民俗等十五个精彩部分,内容丰富,容量巨大。
亘古谣 西王母、苏妲己、钟馗 孙悟空、白娘子 绘日描金卷 白窗 五毒醒 溟桥 把冬天翻出来,我想起了你 偷药之悔 姑获鸟的罪状书 骨女的宿愿 鬼一口的衰落 爱人之药 古曼童的遗书 假相 狐嫁 青丘狐 降与爱的博弈 等待姑获鸟 小袖之手 文海拾贝 中药背后的神话故事 手工艺背后的神话故事 美食背后的神话故事 节日背后的神话故事 名家荟萃 守灵 蒲松龄的狐鬼世界 一座有血有肉的城市 神话是飞翔的现实 没有秘密的夕照山 魑魅魍魉文化 访谈:“文化中国”主播今波 光影纪 影视、文学作品,动画片 释说新语 怪兽 洗尘 猫的鬼魂 赤魃 焚雨夜 狐说 宿主 允你影踪 一朝五夜 子佩 画境 雨夜能剧 浮光掠影 老人嘴里的老人们 雨之吻 我认识一个男人 食客 古宅探险 鬼楼春秋——寻找民国陪都古宅的灵异档案 大家说 撷采民俗 都市怪谈 古迹遗风 连环画 三义炸鬼
除夕 除夕,人往往不眠通宵。应该是慢慢经过了冬天,光亮暖化了树木的冰 梢,那样不经意地,春光就已杳然了。 年复年年,每到这个时候,幸福便只是团聚相守——应该珍惜的,是故 事里来之不易的安宁。传说在遥远的古代,有一种凶猛的四角怪兽叫“夕” ,它的出现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所以附近的人家通常到了腊月时节,就 会逃往深山而躲避它。 有一年在避难的途中,人们在山里遇到了一个叫“年”的孩子,他告诉 大家夕兽最怕的是红色和声响。于是人们就往门口贴上红条,挂上红灯笼, 往火堆里扔噼啪响的竹节。大家聚在一起,渐渐地忘记了恐惧,并且互相鼓 励和祝福,期待可以除去夕兽。 等到天色渐明,夕兽果然没有再出现。击钟以分岁,新的一年开始了, 惊喜大抵如此吧。只是夕兽并没有消失,所以每年年三十的晚上,大家还是 会习惯地贴上红联,围坐在篝火边,燃放爆竹借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 安定顺意。 相守夜欢哗,才不辜负这样的美好。于是年三十的晚上,全家人要一起 吃团圆饭,互相说吉祥的话。还有贴春联,吃饺子,新旧交替,更岁交子。 之后围坐在夜色中,守岁到凌晨,处处欢愉喜庆。等到钟声响起,家家户户 爆竹齐响,廊亭院落星火四溅,灯光齐明。“除夕”了,开始迎接幸福祥瑞 。 月穷岁尽,除夕消灾祈福,只要在一起,应该就是倾心的满足。 元宵节(春灯节) 那时语言都尽了,只有一番景色: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 煌。人间正月,是活在灯火里的。其实也只是期望团聚的日子,是节庆,也 是一种心境。 这是一个关于“火”的传说。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猎人误把下凡 的神鸟当成野兽猎杀了,这件事传上天庭,天帝震怒,于是他命令天兵天将 在正月十五那一日放火烧毁人间。 这结果定然惨烈无比。就连天上的仙女都觉得悲戚。善良的仙女偷下凡 间告知人们,希望不会因为天帝的怒火而殃及无辜。最后他们想了一个办法 ,就是到了正月十五那一日,每家每户都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花, 制造遍地火光的假象,期望可以瞒天过海。 日期终至,天帝往人间查看,发现果然通红一片。那时流光铺满整个人 间,风又飘飘,响声震彻山间。火光持续三天三夜,玉帝以为是焚烧的大火 ,心满意足,人们就这样得以保全。 世事仍是公平的,人间劫后余生,为此多了一个纪念和珍惜团聚的日子 。后来的正月十五,便与灯火有缘。那时候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彩灯 万盏,爆竹齐鸣,蔚为壮观。目及之处,满城火树银花,大家纷纷聚集在一 起饮酒作乐,共吃元宵。多情的人还相约黄昏,吟灯联赏灯诗,那脉脉烟花 也逐渐入了梦。 或许还有祈许光明之意,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团圆是一种习俗,也是 缠绵悱恻的情分。 中和节(龙抬头) 古人的文字中,对神话传说的描绘从来都是动人的。无论是形象的善恶 ,还是斑斓多端的信仰,那些神祗总能在脑海里形成丰富的意象。就如《西 游记》中大量出现的龙王群像,那便是龙崇拜的兴盛和那时人们对江河湖海 以及自然的信任与寄托。 有这样一个民间故事:因为那个疯魔的奇女子,改朝换代坐上了皇帝之 位,结果惹怒了天庭的玉皇大帝。于是玉帝传谕掌管人间雨水的龙王,三年 内不得向人间降雨。武则天的即位是个异数,受苦的终究还是百姓。一时间 ,人间草木,万物枯槁。龙王听到百姓哭声,眼见生路断绝,于心不忍便违 抗了玉帝旨意向人间施雨。 玉帝得知后,把龙王打下凡间受千秋罪行,并立下了“想要重登凌霄阁 ,除非金豆开花时”的石碑。受过恩惠的人们想要解救龙王,于是不断地去 寻找会开花的金豆。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只是人们并没有放弃那份信念。 等到来年二月初二,人们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意外地发现种子炒炒就开了 花,与“金豆开花”不谋而合。于是每家每户都设案焚香,爆玉米花儿,向 天帝请求。阳春二月,人间处处金豆开花,玉帝终于把龙王召回天庭,继续 为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人间便有了这个习惯,每年的二月初二,便是龙苏醒的日子。龙王 抬头,万象更新,人们开始新一年的辛勤劳作。那时候,聚集起来的人会设 案祭祀、祈求雨水、爆米花、炸油糕、喝酒祭龙……这些,尚不说能否以祈 丰年,或许不过是一种信念的寄托,借以勉励劳作来乞求春回大地的福泽回 报。 乞巧节(七夕节) 悲凉的结局从来都不妨碍故事的美好,懂得它的人,会在遗憾中找寻到 那些完满。 就像从来都是孤独的牛郎,在遇到了自己心仪的女子,表达了自己鲜亮 的心意之后,终于换得了织女的爱慕。瓜果架下,男耕女织,正是世人所崇 尚的爱情。 可惜这些平凡的深情却惹怒了天帝和王母,天神下界抓回织女,昔日平 静的银河被画出两岸,浊浪滔天,最后有情人只能分隔两地,遥遥相望。 地久天长,大概是始终坚守着爱情的两人感动了天帝,他允许这对永世 不能重聚的夫妻在每年的七月初七可以相会一次。那时候人间的喜鹊搭成了 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天空一色,星星也聚集起来,在人间的果架下还能 听到他们缠绵悱恻的脉脉情话。 也许正是珍贵,所以见或不见都尤其凄凉。很多人都说织女在彼岸,脸 上是带着笑意的。隔水敛眉。她觉得那些可望不可即的爱情让世人动容,那 又何必强求圆满。所以才会有“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情歌 吧。 歌中的,或者说,那一个痴心人,正是因为她的聪慧和深情,使得凡间 的女子都想要向她乞求得到智慧和姻缘。于是每年的七月初七,有情的姑娘 们都会穿针乞巧,摆上花果女红,对星祈愿,互诉心事。她们向夜空中的仙 女乞求得到纯洁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更期望得到一段“不怕你天规重重活 拆散,我和你天上人间一条心”的美好爱情。盂兰节(中元节) 佛教故事中的智慧与人格华美不可尽言,尽管经过千年岁月的顺俗归化 ,留在人们心中的觉悟仍然在无限延伸。而盂兰节的故事,就是关于一个孝 子,和一种解难赦罪的情意。 传说在佛陀弟子当中,神通第一的尊者大目犍连是个出了名的孝子,他 的母亲因为在世时从不修善,于是死后堕落饿鬼道中受饥饿苦刑。目连不忍 ,想用神力把食物送给母亲,但母亲孽障重重,所以食物吃到嘴里立即变成 了火炭。目连感到十分悲痛,只能向佛陀求助。 佛陀告诉他,他的母亲因为贪念业报,需要十方众僧以群力才能救度。 在每年的七月,因为结夏安居会聚集很多的罗汉僧人,那时候法善充盈,如 果准备盂兰盆供修行完成的僧人使用,并且用盆盛百味供养十方僧人,此无 量功德及慈悲心便能使其母摆脱饿鬼道,得到解脱。目连遵照佛喻,在七月 十五那一天广造盂兰盆,盛祭果素斋供奉母亲,终于使得母亲解脱饿鬼之苦 ,登上极乐。 有人觉得这是个很有人情味的故事;而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期勉互爱的 寄托。只要心中有慈爱,善意便永远不会消失。 于是后来的盂兰盆会便用来劝人向善、劝子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传 说阴间会有大赦,那时鬼门关大开,百鬼夜行,所以民间也会有夜间不宜出 行的说法。而人们便借此机会来敬奉先人、祭亡祀鬼、寄托哀思。为先人扎 纸烧衣、上供果品,以报答双亲祖先的恩德。 关于“孝义”,所以它才显得那样深刻而重要。重阳节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似乎比起现在,旧人更重承诺一些。 未曾在外游历,始终无法感受那份切实的思乡情意,在那时,登高远望已不 只是一种习惯。 九月九日,天高气爽。所以看那些出游的人,三杯两盏淡酒,菊香摇曳 ,无限感触从远眺里来。故事未必有如此的愁,最初,要早至公元前三世纪 。在汝南有位名叫桓景的人,离家在外跟随仙人费长房学艺。费长房神通广 大还能遣神捉鬼,那一天他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的家将有一个大灾难降 临,你要提前作好准备。” 桓景听罢脸色大变,跪求师父教他躲过灾祸的办法。长房告诉他,等到 那一天,要家人各自做几个红色的布囊,里面放进茱萸,缠到胳膊上;再用 菊花浸泡成酒,携带全家老小到一个高坡上饮酒。这样,就可避开大祸。 桓景按照长房的指示,到了九月九日那一天,依言带领家人登高、饮酒 。等到晚上桓景和家人返回家中,发现果然家畜都无故毙命,而他们终是躲 过了灾祸。从此重九登高便相沿成俗。 到如今节日成了相聚同乐,全家一起登高“避祸”。现在更有孝敬老人 的关怀,为老人举行宴会,喝一杯菊酒,赏棵棵茱萸。还有祭祖扫墓,替老 人祈求福寿康宁的情意。而在远方的旅人,不知何时回归故里,所以遍插茱 萸,独自高山远眺,那少了一人的心情自然是不同的。 那种惆怅,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秋节 月圆时,总是良宵。 人间始终珍惜着苍穹里的浪漫,他们似乎是爱着月的,或圆,或缺,都 是茫茫夜空中的璀璨惊喜。更因那份温柔,还有令人心折的千古情思。 遥想在天上的嫦娥,是否会有这样的感慨,即使是琼楼玉字,却高处不 胜寒吧。这样悲戚,但若你似月皎洁,我便也“不辞冰雪为卿热”。所以月 亮才会如此寂寞,也多情。 回到千年以前,嫦娥吃了丈夫后羿在西王母那里拿来的药后奔月升仙, 无论何种原因,分离总是伤情的。后羿在地上等候着情人,他望眼欲穿,她 却不曾归来。那时嫦娥在离人间最近的月上,饱含思念的眷恋传达给后羿, 她对他说:“月圆之时,你做我最爱吃的食物,连续呼唤我的名字,那样我 就可以回来了。” 后羿听了妻子的话,在八月十五那夜,把面粉揉成了圆月的形状,在房 子的西北角摆上香案,放上她往日爱吃的鲜果蜜饯,大声遥唤着妻子的名字 。抬头见明月,深情至极,那个已成仙的爱人如约而至,终是团圆。 之后人们得知嫦娥奔月,也纷纷聚到一起,设案拜月,乞求吉祥。也许 正是月圆时分,人间才会这样渴望团聚。后来每年的八月十五,吃月饼以示 团圆,中秋也成了不眠之夜。人们庆祝团聚的美好,把酒言欢,赏灯赏月。 或者举头交杯,为远方的亲人带去祝福,愿千里婵娟。 那时月也无别意的,只为了一种相思。 腊八节 诗中有:“腊月风和意已春”。这样清新的气息,虽是隆冬腊月,但已 风和日丽,草烟漠漠。等看到街上人涌如潮,看他们互赠着佛粥,分食着赤 豆,这才惊觉又到了岁终腊日。 腊月吃粥向来是一个人情丰富的传统,所以民间会有为穷苦人家赠粥这 样乐善好施的活动,或许这也是因为腊八节的来历与佛有关。 相传释迦牟尼还未成佛以前,在深山里修炼,他在天地间静坐六年,身 体早已变得骨瘦如柴。尽管这还不足够,但如此苦行曾让他一度想要放弃。 就在十二月八日那一天,他遇到了一个路过的牧羊女,她看到他奄奄一息的 样子,便送了一碗用米粟熬成的粥给他。 释迦牟尼吃完了那碗粥,感觉得到了精力,他重新坐回菩提树下,顷刻 间便幡然醒悟,终是成佛。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更不忘他得到的那碗恩惠 。于是腊八那日纪念佛主成佛,也是煮粥布施。 这样的话,粥里确实藏着慈善怜悯的心思。每逢十二月初八,用讲究的 食材精心熬成腊八粥,共聚食用或分赠他人,这始终都是最洁净无争的心意 。到现在,还会以腊八粥来祭祀百神,祈望五谷丰登的人们,要以此来欢庆 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这样就能逐疫迎春了。 且不论是否有这样的谷物神灵,或许也只是趣味罢了,但如果这种珍惜 粮食和善良互爱的美德继续下去,这样也好的。P50-53